logo
400-885-0909

创新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更新时间:2025-08-13

中央企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承担着重大战略使命,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引路先锋、中坚力量和坚实后盾。

中央企业负责人研讨班强调,加快实现从大量投入生产要素的“汗水型增长”向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智慧型增长”转变。这对中央企业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保障国家核心利益、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提出了更高要求。

扛鼎国家战略使命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要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高质量科技供给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源头活水”。这既是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战略部署,也是针对中央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的使命动员。

科技创新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关键变量。

当前,科技革命与大国博弈相互交织,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最前沿和主战场。世界各国都深刻认识到,科技的战略独立性和自主创新能力对国家发展和安全具有极端重要性,不断加强对科技研发的重视和支持,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封锁与打压,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领域构筑壁垒,多家中央企业及子企业被新列入制裁清单。国家能源集团孙宝东认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主力军,其在维护国防安全、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安全、突破关键技术、保障产业链安全等方面的战略价值愈发关键。

科技创新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杨箫滢等分析,近三年中央企业研发投入量质双升,不仅研发投入总量持续增长、投入强度高于全国,还支撑了前沿领域重大技术攻关与突破,建成52个原创技术策源地,实现深地塔科1井万米钻探、南极秦岭站极地科考等重大工程装备自主研发。下一步,还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挖掘可持续增长潜力。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徐磊等认为,加快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的应用、进一步提升新兴产业布局的精准性,都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所在。

提升原创性引领性技术供给能力

近年来,国务院国资委指导推动中央企业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还将指导中央企业进一步增强担当意识、紧迫意识,在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上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加快打造创新型组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的要求,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李梓源等认为,中央企业应持续优化科研组织,结合自身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科研攻关,分类施策、分类推进。中国石油钱兴坤以油气行业为例分析,对传统油气资源开采、CCUS规模化应用等技术路线明确的渐变型创新,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衔接国家科技规划,保持高强度投入;对于前沿材料、新型储能技术等技术路线不明确的突变型创新,要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多路线研发,从源头和底层突破解决技术瓶颈。

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孙宝东认为,国有企业肩负着引领我国科技进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历史使命,应从多个层面发力,增强原始创新、敏捷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国家能源集团王文捷认为,作为科技创新“国家队”,中央企业应主动承担行业赶超成本,系统梳理所处产业链、供应链的“卡脖子”问题,在投入大、周期长的领域承担起“主攻手”的角色,加快填补产业链空白节点,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创新优势。

加快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多位专家认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创新的系统性解决方案。杨箫滢等提出,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而其他各类主体在推动创新发展具有各自独特优势。国家电网欧阳昌裕提出,应持续创新与高校院所产学研合作模式,与高校院所、民营企业、地方国企、金融机构等密切合作,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国移动黄宇红介绍,中国移动联合十余家产业伙伴,历时近三年艰苦卓绝的奋战,最终成功研制出我国首款商用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破风8676”。其从“0到1”的关键跨越,标志着以央企应用方牵引攻关模式的有效性。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转化连接创新链与产业链,是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技术研发、工程验证和产业化商业化等众多环节,任何一个环节不畅通都会影响落地效果。张玉卓在研讨会上提出,中央企业处在产业链创新链相结合的枢纽位置,要切实搭好科技成果转化的桥梁,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

补强中试等科技成果转化薄弱环节

欧阳昌裕提出,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需聚焦平台中介支撑不够、成果供需衔接不够、转化机制激励不够等重点问题,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断点,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验证平台,强化技术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验证。徐磊等认为,应持续加大中央企业中试验证平台对外开放力度,在重点领域、新兴产业布局建设一批有较强行业带动力的中试验证平台,提供更多专业化、精细化和标准化服务。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让科技成果转化真正实现“接得住”“转得出”“用得好”。

对此,王文捷建议健全产学研成果对接和产业化机制,强化中央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顶层设计,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采购,积极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共享平台,建立分阶段推进机制,完善相关指导意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体系,最终形成具有企业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长效运作模式。

以产业创新驱动科技创新

现阶段,中央企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工作已经破局起势但尚未全面成势,从量变到质变仍需要一个过程。中央企业要更好发挥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示范表率作用,紧跟产业变革方向,通过开辟新的产业赛道,驱动形成新的科技创新成果。


上一篇文章: 聚焦 | 创新驱动新时代国有企业基业长青
下一篇文章: 多措并举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创新能力

  1. 数千种标准化、
    全行业的企业服务产品
  2. 专业服务+PQV
    服务过程可视化系统
  3. 知企“123”计划,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4. 大平台,更诚信,
    节省采购服务成本看得见

扫一扫咨询
知企网微信官方客服

客服热线:400-885-0909

24小时在线咨询

*我们将对您的号码严格保密,请放心使用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