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400-885-0909

人才

关于地方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思考

更新时间:2011-04-19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人才规划”)提出,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鼓励地方和行业结合自身实际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这对于创新我国人才管理体制有着重要意义。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第一资源作用,加快形成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使我国早日跻身世界人才强国之列,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体系势在必行。进入新世纪,尤其是中央确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以来,各地在人才管理改革方面不断探索实践,取得了很多创新性成果和经验。笔者在分析研究江苏、广东等地人才管理改革经验基础上,就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作了以下思考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人才特区”成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的窗口

  1980年,全国人大五届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在广东省的深圳市、珠海市、汕头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设置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成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带动示范作用。推进人才管理改革发展可以建立地方“人才特区”为突破口,打开一扇“试验区”窗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地在“人才特区”建设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深圳市在2001年提出要加大改革力度,构建“人才特区”,并推出了六项吸引优秀人才的新政策:取消下达人才引进指标制度、建立人事立户登记制、取消人才引进考试制度、取消引进人才的地区限制、取消先男后女的人才引进规定、取消人才入户前的统一培训;同时,他们还取消了引进人才的地区限制,并决定从8个方面深化人事干部制度改革,期望做到“求贤不问出身”、“用人不设壁垒”。深圳市的“人才特区”政策,极大突破了传统人事管理制度。

  除深圳之外,目前国内还有一些地方也公开提出了建立“人才特区”的目标或设想,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4年江苏省“人才特区”试点拉开帷幕,省人事厅将人才人事评审权限下放,允许试点区域在法律许可范围突破政策“禁区”,凸显政策在集聚和使用人才方面的强大导向作用。“人才特区”很快在全省叫响,成为重要的人才管理改革品牌。截至2009年,江苏已建成大大小小的“人才特区”20多个,并涌现出一批人才特区建设典型,对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实践与启示

  人才规划提出,地方和行业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江苏省在资源和政策方面都没有显著超越其他地区的有利条件,其建立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的实践因此更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无锡市也是江苏省的“人才特区”试点工作市。2006年以来,无锡市大力推进以“530计划”为核心的人才管理改革实践,即在5年内引进30名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并向创业者提供100万元人民币的创业启动资金,不少于100平方米的工作场所,不少于100平方米的住房;不低于300万元的风险投资资金,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9年,无锡全市共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876名,带动引进创业团队成员和海外留学生2800余人,这些海外高层次人才90%在无锡的新兴产业中大展宏图,为无锡市创新型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助力。

  在提前成功实现目标之后,无锡市把“530计划”扩展为后“530计划”、“泛530计划”和“千人计划”。通过这些计划的实施,无锡市的海归引才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并围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服务,形成了一套人才引进、选拔、培养使用和激励保障的配套体系。同时,无锡着重进行人才管理工作的机制和体制创新,在“特”字上下功夫,即“特别尊重人才、特别政策、特别环境、特别机制”,进一步打造“人才特区”的政策优势、载体优势、环境优势、服务优势、人才优势,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综合竞争优势和城市综合竞争优势。

  无锡市的实践为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建设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提供了经验借鉴。在落实人才规划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更多地区开展“人才特区”的试点工作,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和总结经验,使人才管理改革呈现燎原之势,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三、建立与国际人才管理体系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建议

  推进全国人才管理改革发展应在地方试点先行。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地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的模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遵循,另一方面,国内一些地区先行实践的“人才特区”也不能作为标准模式套用到其他地区。因此在贯彻落实人才规划时,各地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充分考虑已有“人才特区”的典型性、示范性和人才管理改革内容的实用性、适用性,既要有所借鉴,又要因地制宜,在改革中不断探索完善适合自身的人才管理体系。

  首先,我国的地方政府要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把传统的对人才的管制转变为为人才服务,彻底消除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方面的政策性障碍。各地区要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的人才服务,重点突出人才引进服务、开发服务、培训服务、评价服务、招聘服务、信息服务等服务功能的拓展和延伸。要借鉴和运用国外人力资源服务理念、技术、手段,探索人才服务与国际接轨的方法、形式和途径,逐步建立符合国际惯例、具有各地特色的人才服务体系。

  其次,创新人才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是地方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的关键所在。各地要以建立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借鉴已有“人才特区”的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经验,重点创新人才评价、激励和保障等机制,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一是在人才评价方面,要改进评价方式,探索建立项目评审、人才测评结合的评价机制;要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建立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提高人才评价水平;同时还要积极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资格国际互认,为形成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梯队服务。

  二是在人才激励方面,鼓励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创业与分配。无锡市利用“530计划”探索“人才特区”的科技创新人才年薪制和风险共担、收益分配形式的多元化、薪酬待遇的市场化机制,实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各地当前尤其要探索知识产权入股、期权奖励、技术有偿转让等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同时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

  三是在人才保障方面,可以借鉴无锡市建设“人才特区”的经验,尝试建立各类人才的社会保障年金制,服务年限每满若干年,由政府或用人单位提高其缴纳标准或一次性注入其账户,使人才没有后顾之忧。还要健全专家、高层次人才带薪休假疗养制度、体检制度,不断完善人才的社会保障机制。

  最后,还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地方建立人才管理改革“实验区”需要地方财政把人才开发、培养、引进、激励、保障等资金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的前提下,探索风险基金、资金入股、无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形成多渠道、多元化、多形式的人才投入资机制,为地方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

  (作者单位: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

上一篇文章: 高新区重奖引才“伯乐”引进1名“千人计划”奖30万元
下一篇文章: 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1. 数千种标准化、
    全行业的企业服务产品
  2. 专业服务+PQV
    服务过程可视化系统
  3. 知企“123”计划,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4. 大平台,更诚信,
    节省采购服务成本看得见

扫一扫咨询
知企网微信官方客服

客服热线:400-885-0909

24小时在线咨询

*我们将对您的号码严格保密,请放心使用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