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持基金
2025年上半年地方创投政策全景图:政府引导基金加码,区域协同成亮点

政府引导基金优化:
提高出资比例,松绑考核机制
天津突破性提高出资比例:单级财政出资上限提至70%,市区两级合计上限提至80%,大幅缓解社会资本募资压力。同时建立财政让利机制,退出时以超额收益为限向社会资本让利,并简化国资基金退出流程。 广东构建“母基金+子基金+直投”体系:省级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延长存续期、降低返投要求、优化容错机制等措施提升市场化水平。广东还积极争取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国家级基金在粤设立子基金,鼓励地方政府参股投资。 山西设立专业化母基金:推动政府投资基金市场化运作,设立天使基金、低空经济基金等专业化母基金,完善“募投管退”机制。同时建立风险容忍机制,对种子期投资允许最高80%的亏损率。
拓宽资金来源:
险资入市提速,多元化融资渠道打通
险资入市政策突破:广东推动“险资入粤”,明确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可按照优化后的风险因子计量最低资本。天津同步支持险资、资管产品投资创投基金,开发投贷联动产品。 债券融资渠道拓宽:广东支持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依法依规发行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创投机构发行科技创新领域债券提供增信支持。河南、湖南等地也出台类似政策,鼓励银行、保险、证券资金进入创投领域。 跨境资本流动便利化:广东研究优化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机制,支持境外创投机构规范开展跨境投资。四川开展“资本入川行动”,争取全国社保基金加大对该省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力度。
投资方向与主体培育:
聚焦早期科技,激活民间资本
硬科技投资激励加码:天津对投资早期硬科技企业满2年的创投机构,按社会资本投资额比例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广东明确鼓励创投机构深耕高新技术专业领域、投资原创性引领性科技创新、投资产业链上下游的“专精特新”企业。 国资与民间资本协同:湖北发布2025年第一批面向民间资本的投资项目清单,229个项目计划引资916.7亿元,覆盖光电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陕西推出60个项目引资227亿元,聚焦产业升级和补短板领域。云南建立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纳入382个项目总投资3456亿元。 新型投资主体培育:天津鼓励国企、科研院所设立概念验证基金、天使基金。四川支持“链主”企业、上市公司参与组建创业投资基金,符合条件的可依法备案为创业投资企业并享受税收优惠。
退出渠道创新:
S基金试点扩容,并购重组提速
上市通道优化:广东积极推荐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纳入上市融资绿色通道,支持科技型企业进行境外上市备案,畅通外币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四川依托资本市场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加快被投企业境内外上市进度。 并购重组支持:广东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四川搭建省内外上市公司与被投企业的并购对接平台,鼓励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出资设立并购基金。 创新退出工具应用:多地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广东、天津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投机构申请实物分配股票试点,依法依规开展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区域特色政策:
因地制宜打造创投生态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联动:广东依托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重大平台,强化与港澳联动,推动设立覆盖港澳青年创业全阶段的基金,引导资金专项投资港澳青年初创期、早中期项目。建立联通创投机构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对接机制,推动产投联动、集聚发展。 京津冀产业协同:天津建立创业投资会商机制,防止政策冲突,推动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产业协作。同时发挥港口和先进制造优势,重点支持硬科技和港口经济领域创业投资。 中西部创投生态构建:四川支持成都建强创业投资机构集聚区,支持德阳、绵阳、宜宾打造集聚区,制定落户奖励、人才引进、租金补贴等专项扶持政策。湘西州探索构建“政银协同”高效服务新机制,2025年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641.9万元,同比增长35.14%。 数字化赋能:上海发布“智云上海”城市智能服务体系,推动AI与创投融合。河南、湖南加强创投人才培养,支持高校设立创投专业,建立领军人才库。
附2025年最新部分政策情况 2025年以来,国家层面对创业投资基金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支持中央企业发起设立创业投资基金,重点聚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四大方向。这一政策导向清晰地指明了创业投资基金的发展重点,为资本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制度保障。 紧随其后,5月份七部门联合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进一步明确设立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战略意义。该政策将促进科技型企业成长作为重要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未来产业,推动重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有力支撑。 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各地政府积极推动创业投资基金发展,并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持体系。 深圳市印发《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提出“创投十九条”,明确到2026年底打造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备案创投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年均增长10%至15%。该方案对种子期、天使期等早期基金取消返投时序进度和资金规模等限制,实行差异化考核与豁免机制,减轻基金运营负担。同时推动设立千亿元级产业基金,支持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强筹资能力,并利用前海、河套等平台引入境外投资人,发展跨境创投基金。 北京市建立了覆盖不同发展阶段的基金支持体系,通过政府引导基金与社会资本合作,为创业投资基金提供多层次资金来源。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且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创投企业或天使投资人,允许按投资额的7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未抵扣完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结转,有效降低了投资成本。

上一篇文章: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文章:
事关政府投资基金,河南重磅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