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
股权融资的简要思考方式
一个项目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面临融资需求。优质项目门庭若市的情况虽然存在,但比例很低。多数时候,融资是“张嘴要钱”的事,怎么思考和洽谈是创业者不得不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思考的基础在于两点:(1)要能自圆其说;(2)回应投资者关切。具体思考顺序如下:
一、项目估值
第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并不是要融多少钱,而是项目估值。就好比去市场买水果,先要了解单价,然后考虑买多少,而不是 “我买20元的西瓜” 。
创业者习惯性回避估值的一个原因是不知道怎样谈论估值。估值是基于项目过往的业绩和未来的预期。现实中,大多数需要融资的项目要么没有多少过往业绩,要么已经陷入困局,所以重心常常在未来的预期。
概括而言:我的项目估值是这样,因为我相信项目在成功融资后的未来3年或5年的盈利预期是这样。一个能产生这样利润的项目,当然值这么多钱。
二、盈利预期
这一部分和项目估值是相呼应的,也是真正说服投资人掏钱的的内容。一边亏损一边增值的“烧钱”项目比较特殊,并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盈利预期可以以3-5年为限。现实生活中极少有人真的去做长期主义的投资。除非项目本身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比如工业地产、酒店经营。 盈利预期应当足以支撑项目估值,如果折算后还不如买银行理财,那显然失去了股权投资的价值。 盈利预期不宜盲目乐观,否则可能引发投资方的对赌或者回购要求,导致融资方进退失据。
三、资金需求和使用计划
有的创业者喜欢说:“要是现在有200万资金我就宽松很多了”。这种思考方式恐怕是没搞清楚银行授信和股权融资之间的区别。
融资金额不是拍脑门决定的。如果创业者相信自己的项目具有发展前景,就不应当肆意的“挥霍”股权。因为股权放出去很容易,但收回来非常困难。
融资方不仅应当知道自己存在资金缺口,而且应当精细的测算出哪些方面分别存在怎样的资金缺口,和融资金额到位后将会如何使用。如果融资金额不足,就无法实现盈利预期;如果超额融资,就会造成资金闲置和不必要的股权分散。
有了资金需求的准确测算,再结合项目估值,就自然可以算出需要释放的股权比例。
四、决策、管理和分红
决策和管理是两件不同的事。
决策存在于股东会层面,表现为股东表决权和持股比例是否一致,是否存在一票否决权或者一致行动条款。管理存在于公司日常事务处理的流程,以及特定职务的分配,比如经理、财务负责人、出纳等。通常而言,股权融资只会释放有限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如果融资方因此而失去实际控制,性质上就不属于股权融资,而是被并购。
分红的思考方式有两种:(1)分红比例与持股比例是否差异化(2)投资人是否优先收回全部或部分投资本金。
这几件事往往互相影响、互为筹码。如果融资方希望保留更多的控制权,可以考虑在分红上做出让步。
另外,不同类型的投资人关注的方向也不一样。纯粹的财务投资者通常对参与管理不感兴趣,而同行业的投资者通常对参与决策、管理的需求很高。
五、其他事项
前面四项确定后,融资思路的框架就已经成型了。但依据不同的现实需求,可能存在其他的需要探讨的次要事项,例如股权稀释保护、员工股权激励计划、股权锁定期、竞业禁止、退出与回购等等。
上一篇文章: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文章:
从输血到造血 股权融资助力中小企业登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