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务企管
全面提升管理创新水平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在2025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过去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企业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刚刚发布的第三十一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是广大企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取得新经验新成果的集中体现,值得大家立足自身实际予以学习和借鉴。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今年经济工作做出全面部署,提出“一个根本保证”和“五个统筹”,为企业做好各项工作、加强管理创新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国两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管理创新水平,扎实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对第三十一届管理创新成果的研究,结合下一步管理创新工作的推进,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发挥企业管理创新重要作用 近期,美国政府逆世界潮流而动,对我国以加征所谓“对等关税”之名,行欺凌霸道之实,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严重冲击多边贸易体制。我国政府第一时间采取了坚决有力的反制措施。在当前形势下,广大企业要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决策部署,借助管理创新的实践与经验,冷静分析企业面对的冲击并谋划应对之策,推动企业树立底线思维和危机意识,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确保企业生存发展安全。 同时,要充分发挥管理创新的功能与作用,以全局视角修正发展战略,不惧美国极限施压,主动变压力为动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一方面,推动企业运用管理创新适应新的形势,抓住国内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的机遇,加大国内市场开拓力度,努力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增强企业韧性,以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企业要按照国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的要求,通过管理创新创造新的发展模式,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努力开拓多元市场,优化调整海外业务布局和市场格局,突破传统“产品出海”模式,探索“资本+技术+标准+运营”的体系化出海模式,提升企业应对海外经营风险的能力。 二、科技产业创新融合,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效益效能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打通阻碍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创新链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产业链的实际应用,“融合”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只有扎实推动两者深度融合,才能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塑造企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要搭建平台、健全体制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具有融合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先天基因,而管理创新的本质是改变资源配置方式,使之更好适应生产力发展。 比如,企业通过构建创新联合体,优化调整创新体系,可以高效配置产学研用金各类创新资源,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全面提升创新效能;通过创新研发管理模式和组织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等各类创新效率和效益;通过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市场创新等,可以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商业化推广应用,使新技术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些都是企业管理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功应用,中国中车、中国华能、恒建投资控股、中国电信卫星通信公司等企业的实践提供了优秀案例,值得大家学习借鉴。 三、主动拥抱“人工智能+”,优化企业管理创新体系模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事实表明,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极大提升了企业管理创新水平,不仅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而且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引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重构企业的发展方式、组织体系和运营模式。从管理创新角度把握,要将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在“十五五”规划中予以重点谋划。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深度融合,企业必将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增长点和新竞争优势,助力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此次发布的成果中,兴澄钢铁、湘潭钢铁、华电金沙江上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华电金上公司)、蒙牛乳业、三一集团、吉利汽车、日立电梯等企业都认真总结提炼了成功实践。 四、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塑造企业管理创新基本要求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全面开展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绿色低碳作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特征之一,已成为企业实施管理创新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管理创新中,要改变只是将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等作为履行合规责任的传统观念,将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到关系企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贯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通过管理创新全面布局,企业既重视绿色低碳改造升级,又着力于绿色低碳技术、产品、标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前瞻性布局绿色低碳产业,抢占绿色低碳经济发展先机,现在已成为许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的主要内容。 比如山东电力、冀北电力等电网企业助力区域绿色低碳转型,着力解决多类型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问题,构建适应风电、光伏、核电、储能多类型新能源的电力综合服务体系;湘潭钢铁、兴澄钢铁、华电金上公司等企业推动数智技术与绿色低碳转型深度融合,开展生产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改造升级;中国神华、西部矿业等资源型企业全面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矿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矿山资源绿色化智能化开采运输以及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 五、提高质量建立标准,重塑企业管理创新坚强支撑 近年来,中国企业联合会(简称中国企联)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开展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的通知》中提出的“要建立管理提升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企业管理工作”要求,利用30多年来持续开展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推广活动形成的工作基础和组织体系,以标准化、体系化为重点,探索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新手段、新方式,引导企业加快构建管理创新长效机制,助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在管理创新标准化建设方面,中国企联去年牵头联合部分中央企业、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地方企联和管理咨询公司等22家单位,共同研制发布《企业管理创新体系 要求及实施指南》团体标准,实现了我国企业管理创新领域标准零的突破。今年,中国企联将标准的贯标应用作为重点工作予以推动,前不久专门印发通知,在标准宣贯解读、推广应用、标准优化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工作意见。希望在政府相关部门指导下,中国企联与行业协会、地方企联和广大企业一道,相向而行,协同努力,以标准推广带动更多企业管理创新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在管理创新工作体系化建设方面,中国企联将认真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进一步完善成果申报推荐组织体系,优化申报企业所有制结构,着力发现、挖掘和推广优秀民营企业管理创新经验,推动提升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同时,以成果审定推广为载体,团结推荐单位和审定专家,围绕企业需求,逐步探索形成涵盖成果审定、成果集编印发行、管理创新大会、成果推广现场会、成果线上宣传、课题研究、咨询培训、标准研制应用等系列化、体系化服务项目,努力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创新”活动品牌和服务品牌。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内外形势的判断上,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发挥管理创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未来,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发扬企业家精神,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全力保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为圆满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上一篇文章:
已经是第一篇了!
下一篇文章:
企业管理的灵魂追问:究竟靠人还是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