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400-885-0909

信息化

关于信息化审计时代,你的内存够用吗?

更新时间:2016-10-14

随着科学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成为继抽样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战略导向审计后的第五次大提速。在以海量数据为特点的大数据时代下,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和手段向电子化、数字化和无纸化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立信息化技术平台开展审计工作成为必然要求,“信息化审计”成为一种新时代下的内部审计模式应运而生。面对内部审计模式信息化的大提速,我们作为审计人员对信息化审计了解多少?自己的内存又是否够用呢?信息化审计,是指被审计对象进行财务工作和经营时,审计人员为了实现其审计目的,收集必要的审计证据,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对企业运营的合规性以及利用计算机以及网络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审计的工作。通俗地说,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信息化审计就是面向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开展审计,采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达到验证财务信息的目的。审计人员要适应新时代下的岗位要求,首先需要从审计观念、审计对象和审计技术三方面明确信息化审计与传统审计模式的不同之处,才能正确地转变工作方式。

NO.1审计观念审计人员观念的转变是改变工作方式的前提。接到新项目,审计人员想到的不再是被审计单位的报表、账套、原始凭证,相反,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信息化情况,哪些业务环节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在哪些方面入手可以拓宽审计范围的深度和广度,切忌在新的时代延续旧的观念。此外,审计人员作为专业人员,应当培养责任意识,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参与到审计信息化建设中,配合计算机人员共同推进审计信息化,满足工作需要。

NO.2审计对象改变对审计对象的认识。信息化时代下,审计工作是面向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但具体的审计对象除了系统内数值数据外,还有系统外包括报告、合同、制度文件、记录、照片等在内的非数值数据。审计人员应当将这两类审计对象的载体结合起来,从非数值数据入手发现线索,在深入分析数值数据的关联关系并相互验证。

NO.3审计技术审计技术的改进是实现审计信息化的途径。审计人员如果不转变和创新审计技术,审计效率、审计质量、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将会受到影响。以取证方法为例,在过去,被审计单位通常是以纸张为载体记录原始业务信息的,审计人员对于异常业务的深入检查往往也是依赖于纸质原始凭证,并以纸质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充分性来满足审计人员对于审计证据的要求。但是在信息化时代下,“有形”的原始信息逐渐被“无形”的数据信息所取代,所发生的业务事件被计算机所记忆,审计人员如果不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提取并采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挖掘,那么想要看到被审计事项的原貌将变得棘手。

正如刘家义审计长所言:“中国审计的出路关键在于信息化,信息化的关键在于数字化”。在飞速进步的大数据时代,审计人员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走上信息化道路,用新时代所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数据处理能力来扩大新时代下内审技能的“内存”,以保证进场后能够畅通地运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

上一篇文章: 关于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参加2016云栖大会
下一篇文章: 关于第五届“ICT产业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

  1. 数千种标准化、
    全行业的企业服务产品
  2. 专业服务+PQV
    服务过程可视化系统
  3. 知企“123”计划,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4. 大平台,更诚信,
    节省采购服务成本看得见

扫一扫咨询
知企网微信官方客服

客服热线:400-885-0909

24小时在线咨询

*我们将对您的号码严格保密,请放心使用

扫码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