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
- 通讯录管理
- 文件同步
- 办公软件
- 局域网搭建
-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 邮件服务器
- VPN/PPTP项目
- pos系统(销售点)
- 数据取证软件
- 任务/项目管理
- 电子政务
- OA办公/协作平台
- MySQL衍生版
- 企业ERP
- 版本控制系统
- 文档管理
- SIP项目
- 监控软件
- 数据保护
- 教育教学
- CRM
- 管理软件
- 其他软件
- 教学科研相关
- FTP服务器
- DNS服务器
- 基础软件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代理服务器软件
- 系统网络
- 软件开发
- 安全保密
- JMS/消息中间件
- 电子电路设计软件
- 网站建设
- 金融、财务系统
- 行业专用
- 400电话
- BI商业智能
- 数据库驱动程序
- 数据库服务器
- 操作系统工具
- 目录服务LDAP
- HTTP服务器
- 数据库建模
- 网络推广
- DHCP软件
- 虚拟机
- 流媒体服务器
- 企业搜索引擎
- 电话/通讯/IM聊天
- XMPP即时通讯
- 信息化
信息化
如何防范利用网络传播的病毒
更新时间:2011-04-14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在全网计算机中安装杀毒软件,并及时升级,同时必须配合在全网计算机中检查系统漏洞,打上补丁。
事实上,每一次微软公布新漏洞时,都会同时提供相应的补丁,如果我们能及时下载并安装这些补丁,便不会被针对此漏洞而产生的病毒的感染,而此时病毒软件的研发机构尚未提供此种病毒的病毒特征码,这一时段称为“空窗期”,病毒正是利用这段杀毒软件不能查杀时机进行大肆传播。另外,对于不能打补丁的计算机,可以通过安装防火墙来自我保护,所谓“体质不好带口罩”,配置好策略,只开放少数的端口和协议。就好比给满是漏洞的计算机罩上防护层,这也是以不变应万变的解决方式。
计算机网络病毒的防治,单纯依靠技术手段是不可能十分有效地杜绝和防止其蔓延的,只有把技术手段和管理机制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人们的防范意识,才有可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目前在网络病毒防治技术方面,基本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管理上应该积极主动,主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加强管理。
(1)应从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使用、维护、管理、服务等各个环节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对网络系统的管理员及用户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规范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严惩从事非法活动的集体和个人。
(2)应有专人负责具体事务,及时检查系统中出现病毒的症状,汇报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网络工作站上经常做好病毒检测的工作,定期用查毒软件检查服务器的病毒情况。
总之,网络病毒的防治,应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网络使用制度,提高自身的防毒意识;跟踪网络病毒防治技术的发展,尽可能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手段,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软硬互补、标本兼治”的最佳网络病毒安全策略。
上一篇文章:
网络软件:FTP软件操作常识问题(上)
下一篇文章: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及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