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抢抓机遇加快生物医药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今年年初国务院颁布了国发〔2012〕2号文件,对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若干指导性意见,对促进我省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国发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贵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要特别注意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性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时要努力推进生物医药这类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今年3月召开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栗战书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培育和支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力度。这些政策“导航”为推动我省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我们作为医药卫生界的科技工作者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中央和省委的精神落实好,加快我省生物医药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生物医药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前景非常好,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力投入和竞争的主要领域。《贵州省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优先布局生物技术等高科技领域产业化的推进力度。我省生物医药科技研发力量和产业化虽然较薄弱,但在一些前沿技术和产品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一些创新性成果,有望迅速实现产业化推广。
例如贵医研究团队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人胚胎干细胞系和国际上首个体细胞克隆来源的人胚胎干细胞系,为我国干细胞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种子”细胞;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不含动物细胞成分的胚胎干细胞培养体系,为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了安全保证;在国际上成功开展了胚胎干细胞体外“工厂化”生产造血干细胞,树突状细胞、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研究,解决了干细胞分化控制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产业化和临床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国内外首次使用胚胎干细胞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并制备抗骨髓瘤疫苗获得成功,为肿瘤生物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干细胞联合基因治疗肺血管病变获得成功,解决了临床呼吸和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难题,实现了治疗学上的突破。
目前我省正在整合生物技术开发和生物医药行业领域技术和人才资源,建立了以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及干细胞实验室中心为基础的“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和“贵州省人体干细胞技术应用工程中心”等若干大型技术研发平台。早在2002年就建立的大型生物医药研发平台——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及干细胞中心,是西南地区首个省级干细胞研究中心,作为贵州省内生物医药技术研发实力最强、产学研结合做得较好的科研单位,承担了国家及省市各类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同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贵州省内其他科研单位如遵义医学院等在生物医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5月国内最大的干细胞技术公司——深圳市北科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与贵阳市政府签署协议,将与贵州泛特尔生物技术公司及贵阳医学院等单位合作,在贵阳高新技术开发区建立占地500亩的间充质干细胞储存库、干细胞研发中心和干细胞保健及治疗基地。由贵阳市科技局牵头分别成立了“贵阳现代药业研究院”和“贵阳市养身科学研究院”,从政府引导、市场资源调配和科技等三方面相结合,努力促进科研院所与企业形成产学研联盟,推动生物技术和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贵阳市还成功申报了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基地。上述这些工作进展都为贵州生物医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创造了有利时机。为了更好学习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加快我省实现生物医药产业跨越式发展步伐,建议我省应在已有优势的研究领域继续深入研究,获得原始创新性研究成果,将干细胞等生物医药技术的研究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加快发展。重点支持产学研联盟的形成,促进新技术尽早实现产业化。
积极推广开展干细胞治疗和养生保健技术。2010年以来贵阳医学院等科研单位积极与国内外干细胞公司联合开展了干细胞临床治疗以及抗衰老和肿瘤生物治疗等研究工作,已经成功研发出具有一定疗效的干细胞治疗技术和抗衰老养身保健产品。因此,我们提出利用贵州较好的医疗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以及生态环境旅游优势,在贵州建设类似瑞士、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开展的干细胞养生保健旅游项目。2011年5月北科生物公司与贵阳市签署投资3亿元建立的“健康谷”项目目前已经启动,建设能够储存100万份的干细胞库,以及干细胞治疗、康复和养身基地。我们必须加快进度,狠抓落实。
在我省具备一定基础的地区建立生物医药产业园,引进和聚集一批高科技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和企业,做大我省生物医药行业的规模。充分利用贵阳等地区产业转型和科技投入与规划的契机,在现有生物医药技术产业的基础上,规划一个新的高起点的生物技术产业研发和生产基地,并能在技术支撑和服务上辐射全省乃至周边省市,提升我省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水平。积极支持省内高校及具有资格的医疗单位开展干细胞及肿瘤生物治疗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工作。建议从政策和市场服务上予以支持,更好地为贵州人民的健康服务。
加大科技投入,建设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调整经费支持和投入模式,省市科技部门牵头组织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支持、兼顾研发与应用基地和项目的关系,建立以区域性研发平台为中心,辐射多家医院的研发与应用模式,吸引企业参与研发与服务,加快干细胞治疗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和产业化进程。政府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支持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解决的干细胞与生物医学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并引导企业和全社会的科技投入。充分利用贵州多民族及长期相对封闭的环境,建立具有贵州地方特色的民族人种特点、多疾病类型的规模化、正规化、国际化的干细胞库,尤其要着眼于建立临床级别的干细胞库。并利用我国整体布局和宏观调控的优势,在国家干细胞筹备中占据一席之地,这在未来的干细胞从实验室走向临床的过程中,都将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与应用价值。同时继续加大干细胞、治疗性克隆及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研究力度。
在地方法规的制定、整合技术与资源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国家层面许可的范围内,寻求建立和完善我省在干细胞、组织工程产品临床试验和临床应用的行业准入制度。在完成临床前试验、临床试验的基础上,获得相关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新药证书。建立地方政府、科研单位及高新企业的多渠道良性投入体系,注重优势研发队伍、基地、项目的结合,加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加强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的结合。同时,要加强项目的应变反应机制,跟踪重大科技项目国际研究最新进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速提升干细胞研究的整体水平,提高原创性成果的质量。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结合省情,积极推广成熟干细胞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以解决患者治疗的需求,造福人类。
加大研发和产业化推广等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要依托重大科研和建设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以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项目,加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推进生物医学与干细胞人才创新团队建设。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医院和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推动标准研究机构与国外标准组织的战略合作。积极开展国外先进标准和国内标准化对比研究,指导干细胞治疗相关的医院和科研结构及时掌握国外标准化发展动态,提高其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推进检测实验室和认证机构的国际互认,达到“一个标准,一次检测,全球通过”。
上一篇文章:
广东生物医药产业技术 创新联盟昨天在深成立
下一篇文章:
借政策利好 生物医药中外合作风生水起